交通肇事律師在線咨詢(交通事故受傷)
五一之后收到的交通事故咨詢特別多,這是規律,每年都一樣,大家玩開心的同時,樂極生悲的事也如影隨形。
發生了交通事故,很多傷者很茫然,不知道賠償規則,也不知道有哪些賠償項目,甚至有些受害者把菜市場買菜那套理論也用上了,先開一口價,再慢慢去磨。
其實不然,交通事故賠償不復雜,只要了解了過中道理,你都可以像律師那樣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交通事故受傷,你必須懂得與交警、對方司機、保險公司打交道,下文就是告訴你如何去搞定他們。
一、醫療費誰墊付?
根據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五條之規定:
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目前,強制險墊付限額1.8萬元,只要交警出墊付通知書保險公司就得墊付,不管責任是否有判。
如果肇事方有墊付能力的也可以先墊付,保險理賠時可以把墊付的費用賠給被保人,給肇事方提供了兜底保障。
雖然法律沒有強制要求肇事方墊付醫療費用,但從人道主義角度講,既然錢能從保險理賠拿回來,只是先行墊付給傷者治病,有能力的司機可適當墊付以緩解病人救治壓力,也有利于后續的賠償調解。
現實中,責任未出之前,交警一般也會叫肇事方先墊付一些費用,而大部分車主出于善良和交警給予的壓力會墊付醫療費,甚至有部分車主會主動墊付。
只有極少數肇事方會采取“三不一沒有”原則,不去探望傷者、不接受交警調解、不墊付,說沒錢。
碰到這樣的人,也有部分受害者家屬會采取其他措施,讓他不得不盡量墊付醫療費,畢竟傷者總能博得一些同情和支持。
二、交警會如何定責?
交警在處理人員傷亡案件時不僅僅只考慮路權和優先通行權,還會結合中國和諧發展的國情。特別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案件,肇事方無責的概率非常小,除非有十足證據是故意行為。
再結合交強險的理賠規則,有責方要在限額內100%賠付,因此,輕傷小額案件幾乎都是肇事方保險公司100%賠償。
因為與醫療相關的醫療費、診療費、營養費等交強險醫療限額1.8萬元;住院費、交通費、護理費、誤工費等在死亡傷殘限額18萬元;輕傷案件夠賠了。
交強險只分為有責賠償和無責賠償,有責就限額內100%賠償,其中交警認定的全責、主責、同責、次責都算有責。
據數據統計,其中80%多的人傷案件都是輕傷案件,只要交警不定肇事方無責,不管其他責任如何定,傷者都能獲得100%的賠償。
只有當傷勢較重,醫療費用超過1.8萬元,交警的責任認定才會影響傷者所得的賠償,因為超過交強險限額的部分是另外的賠償規則。
其中又細分為機動車與機動車事故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事故。
雙方都是機動車,全責按照100%賠對方,主責按照70%,同責按照50%,次責按照30%。
如果有一方是非機動車,那么機動車方要在上面賠償基礎上多賠10%,全責按照100%,主責按照80%,同責按照60%,次責按照40%。
可見,道交法和交強險處處體現了保護弱者的立法精神,讓傷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并獲得適當的補償。
知道了傷情,知道了理賠規則,不見得為了一點責任而盲目去爭,做到有的放矢就可。
三、有哪些賠償項目?
人傷案件的法定賠償項目和標準在法律上非常明確的規定了,同時也規定了交強險先賠,超出部分商業險再賠。
還規定了受害方可以直接向肇事方承保公司提出索賠,且被保人沒有賠償受害方,保險公司不得賠償給被保人。
以上的規定都是為了保護受害者,具體賠償項目如下,傷者可以對號入座。
其中爭議較大的項目要重點關注。
1、誤工費
誤工時間和收入損失往往是爭議焦點,誤工時間可以參照臨床醫生的醫囑,如果有殘疾的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非殘疾案件,傷者一定要跟臨床醫生溝通好,讓醫生在出院小結或醫囑中寫明休養時間。
收入損失要根據受害方提供的材料決定,如果有固定收入的提供受傷前半年的工資流水就可,如果沒有固定收入的就要想法找到其他佐證。
2、殘疾賠償金
受害方希望殘疾等級越高,保險公司希望等級越低,而定殘機構也不能完全做到公正,最終爭議的解決可能要共同委托某定殘機構出具報告。
3、護理費
保險公司往往只肯計算住院期間的護理費,但合理的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為止。如果臨床醫生在醫囑上有較明確的護理期限說明將大大有利于受害者。
護理日額也是常見的爭議點,受害者往往難以提供護理人的收入證明。
假如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可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動報酬標準計算。
4、農村標準還是城鎮標準
為了打破同命不同價的不公平待遇,從2020年1月份開始,在多省市開始試點統一按照城鎮標準賠償,目前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已經采取了城鎮標準,不管你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
總之,受害人想最大維護自身利益,舉證最關鍵,材料越有利于自己,需求越容易得到滿足,反正越被動,因此,受害方在治療的過程中就要明確知道賠償項目,并著手收集對應資料。
三木小結
人傷案件處理看似麻煩,但只要掌握其中的道理,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